在哈利波特的第一集裡有個9又3/4月台,而在我寫給股市新手系列文章裡,依樣畫葫蘆也來搞個3又1/3篇----談「定位」。其實,「定位」一直是我嚐試要寫卻寫不好的東西,但它卻又是那麼的重要,如果漏了它,說嚴重一點,我的努力將前功盡棄。
ooxx早上好......
我正好打算著手寫一篇新文,談的就是「定位」。所謂的定位,可解釋為投資風格,說白一點就是,要以什麼角色、什麼方法去賺股市的錢。重要嗎?對我來說,非常重要,因為我跟多數人一樣,進入股市後也學了不少東西,但也一樣沒賺到錢,還輸過一大筆錢;直到退出股市,才漸漸體悟出,原來我缺少適合自己的「定位」,以致只能在股海裡沉浮;楓大也曾說過,他是在進入股市十年後,才找到適合自己的投資風格。
最近的體驗是,其實股市裡或者論壇裡的理論未必對,也不一定錯,端視能否套用於正確的地方,能否與「定位」match。例如「停損」,對投機客來說它是不可缺少的,對投資客而言卻是避之唯恐不及;同理,投機客與投資客對「加碼」的定義,也是完全不同的。股市裡最經典的股語寫著:
投資逆勢。人賤我取,人取我棄,取其價值回報。分批用低於合理的成本收取,看長不看短,是為投資術。
投機重勢。人取我搶,人賤我離,取其價格回報。不管代價眼明手快市價收取,看短不看長,是為投機術。
此兩者是不是有天壤之別?只是股市中人常混淆了,我也是經過好幾年才把這兩句話分辨清楚。所以在理財論壇裡看文章,一定要特別注意一下發文者的投資定位,免得徒增誤會,或誤用了他們的理論。
以上僅供參考......
祝 週末假日愉快
老頑童 敬上 2006.01.07
P.S.在網路論壇上,三不五時就可聽到激動派網友恐嚇式的理論,諸如,「台灣的股票市場只有內線可行」、「基本分析和技術分析都是幼稚園課程而且註定是輸家」、「沒有停損觀念一定是輸家」、「往下攤平操作穩死的」、「財務報表都是騙人的」.......不勝枚舉;我只能說,這些說法可能適用於說者自己,但可未必適用所有的人。因為,也許當他們在說這些話的同時,早有其他人利用這些騙人的、無用的、輸家的理論,在股市裡賺上好大一筆。
追根究底,又是「定位」差異所造成;少年耶,你是「投資」還是「投機」?有差哦.....
-=-=-=-=-=-=-=-=-這是分隔線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-=
補充資料:
老頑童喜歡玩,非常非常喜歡旅遊,可是旅遊也分好幾種不同的玩法。
你可以選擇自由自在的全自助旅行;也可以參加上車睡覺下車尿尿的隨團旅遊;除此以外,現在旅遊市場還有介於兩者之間的半自助旅遊。在這麼多選擇下,你要如何玩得盡興?就是要先做好「定位」!也就是要先做好自我定位,才能玩得盡興。例如,如果你自主性不高,卻選擇自助旅行,本當快樂的旅遊,極有可能成了一件苦差事;如果你生性不受拘束也不喜歡購物,卻跑去參團旅遊,可能會瘋掉;最近我去了一趟尼泊爾,採取半自助旅行方式,旣滿足我對自助遊的慾望,也免除了頑童嫂對全自助式旅遊的擔心,一舉兩得。
有沒有發現,旅遊的定位是在「人」與「玩法」間求得match。那麼投資的「定位」呢?也是一樣的,所以我們會聽到一種說法:「對個人而言,你所需要的是適合自己的投資方式,而不是最好、最有暴利的投資方式。」
轉貼一篇好文進一步說明。
不要最好的,只要最適合的 (轉貼)
法國某報曾舉辦個有獎智力問題征集答案,題目是「如果盧浮宮失火,你會搶那一幅名畫?」。按常理來講,這確是個難以取舍的問題,盧浮宮內名畫都是價值連城,而獲獎的答案是「搶離門邊最近的名畫」,答案雖有點趣味,但也不乏哲理,這正如進入股市的我們往往就陷入了困惑之中,再好的東西如果不是你最需要的一樣沒有意義,再不起眼的東西對於急需的人來說就是最珍貴的,鉆石與水對於一個沙漠裡的人來說我們都知道什麼是最重要的。
面對市場每天的誘惑,少有人能夠保持清醒,追逐每一分錢的利潤成了每天早上睜眼以後最重要的目標。在絕大部分人眼裡,股市中每天都充滿了賺錢的機會,但很少有人問過自己,真正屬於自己的又有幾個?答案很簡單,真正屬於自己的機會並不多。
屬於自己的機會也往往就是與自己個性最相符的機會。我們要尋找的就是從中找到與自己個性相符的標的去交易,並且能夠採用最符合自己個性的操作方法,具備這些條件的標的和適當的時機才是屬於我們自己的機會。所以說市場雖然每天都有機會,但屬於我們自己的並不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