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在攝影論壇聽到網友說「縮光圈無爛鏡」,可是我對這句話的真正義涵卻似懂非懂,一直到今天....我才終於了解了。真好....

 

今年過年時去了一趟生態豐富的斯里蘭卡,為了拍鳥與動物,當然要把我唯一的中長焦段鏡頭Sigma 70-300mm帶去,結果,我也真的拍了不少鳥照片及野生動物。可是回台灣後,當我開始整理照片時,卻發現,怎麼有好多照片的畫質特別差,既不清晰也不銳利。看到這樣的拍攝結果,雖然有點氣餒,但我那追根究底的個性也開始發作.....how come?why?

 

經過這兩天的網路資料搜尋,再加上兩天的公園實地測拍,嘿~~終於讓我追出原因了.....答案就是,「縮光圈無爛鏡」

 

在斯里蘭卡拍鳥的那兩天天氣不佳,為了保持安全快門,我一直是用較大的光圈拍攝,而這樣的設定也就讓照片成相產生了很大影響,這個影響到底有多大?用說的,不容易了解,我直接貼照片說明了。

 

以下有兩組照片,每組各三張,第一組照片是採較大光圈F7.1拍攝,另一組則是採較小光圈F11拍攝(特別說明:光圈值越小,光圈越大;光圈值越大,光圈越小。一定要搞清楚...)。

 

同一拍攝場景,結果,兩組照片的清晰度是不是有很大差?...老實說,我也很訝異兩組照片的差異如此之大。

 

PS1.終於了解「縮光圈無爛鏡」的真義了。....竟然今天才了解,原來以前都在混。

 

PS2.知其然也要知其所以然,感謝聚財網朋友冠奇以下專業的解釋:

 

一般的透鏡為球面鏡,研磨方便但成像品質稍差,且離圓心越遠像差越大,因此縮小光圈使光線僅通過透鏡中心部分(拍攝) 看來會較清晰。

 

不過以前的底片多為 ISO 100~400,若非天氣好光圈太小亮度可能會不足。現在數位相機的亮度放大率可做的很高 比較沒這問題。

 

光圈f7.1裁切前原檔

 

 

裁切(糊了)

 

進一步裁切(更糊了,雖然有一股矇矓美)

 

光圈f11裁切前原檔

 

裁切(哇~~還這麼清楚)

 

進一步裁切(雖然有點糊,但比上一組好太多了)

 

=====================

 

心得分享完畢,多貼幾張今天拍的鳥照片。突然發現....拍鳥好像蠻有趣的,以前都偏好風景,或許接下來可以換個拍攝主題。不過,今天在公園拿著大鏡頭拍照時,公園裡有幾對情侶似乎很不安地一直往我這裡瞧,他們會不會以為我是搞偷拍的狗仔隊??

 




 

 

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2/22利用假日好天氣,拿著A300 + Sigma70-300mm去練拍打大鳥,剛好拍到大鳥抓到一隻不小的魚,不過,好像差點噎到,吞了很久。

 

看到獵物?


 

到口了!不過連樹葉也撈上來了。

 

怎麼吞?

 

 

好吧...先丟下魚,把樹葉清掉。

 

 

撿起魚,大口吞下,....差點噎死了。

 

大鳥吃飽了,飛走了。換拍小鳥...

 

 

 

 

 

普通的麻雀,拿來練縮光圈....焦段300mm,光圈f10,景深竟然只有這麼淺!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A Mei & A Sam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5) 人氣()